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技术
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滩涂上的盐生森林植物群落,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,有“海底森林”之称,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当于热带雨林的5倍。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,红树林出现向北分布的趋势。从2006年起,我所先后承担了国家海洋公益性专项2项(其中主持1项)、省科技厅项目3项、省基金2项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2项以及省局等其它项目十多项,主要开展了红树林宜林海域调查评估、耐寒品种的筛选、生理生态适应性机理、抗寒生理响应机制、抗逆蛋白质组学、育苗和造林技术以及模拟气候变化等研究,以满足海洋生态修复的需求。
(1)首次在浙江乐清湾西门岛引进了桐花树,引种向北推移了3.2个纬度。
(2)开展了对不同纬度秋茄遗传多样性和蛋白质组学等研究,发现了多组抗寒差异蛋白,并构建了秋茄居群间的遗传聚类图谱。
(3)开展了浙南宜林滩涂的调查与评估以及抗寒技术等研究,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较高纬度海域生境的红树林北移技术。
(4)建立了人工红树林湿地系统的监测评估方法。
(5)通过构建红树林人工湿地,利用红树林人工湿地来净化养殖废水,形成红树林人工湿地-海水养殖循环新模式,可以大量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。
(6)在浙南地区推广红树林造林2000多亩。
研究成果“应对气候变化红树林移植及资源优化技术”经专家鉴定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空白,分别获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。
红树林专著
“应对气候变化红树林移植及资源优化技术”获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
“应对气候变化红树林移植及资源优化技术”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
基础研究方面:正在开展红树林抗寒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抗寒技术研究,已成功筛选了2种促进红树林抗寒的生长调节剂(抗寒能力提高2 ℃ )。
应用技术方面:完成温州市4.5万亩宜种红树林湿地资源遥感调查;承接了龙湾区海洋公园、临海白沙湾湿地公园、三门核电站周边、鳌江口以北区域等多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,开展红树林扩面种植、岸线修复等。
低温胁迫处理下秋茄幼苗差异蛋白点
不同纬度秋茄叶片差异蛋白质点图谱
红树林苗种培育基地
版权所有: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
(浙江省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安全检验监测中心)
综合科:0577-88210217
科研与成果转化科:0577-88232454
浙江省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安全检验监测中心:0577-88231983
备案号:浙ICP备10202793号-3
技术支持:杭州兆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